孔子说过:“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到了他生活的春秋后期,甚至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情况。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①强大起来的诸侯纷纷改称“王”
②地方势力在自己的封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
③随着社会发展,血缘关系逐渐松弛
④周朝都城频繁迁徙使诸侯大夫人心不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有
①使欧洲出现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级
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③城市与王权结盟,促进了等级代表会议的形成
④城市的复兴标志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穆拉比法典》出自于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25分)
(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在原因和方式上存在怎样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两次转型”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理解。(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