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出访(25分)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为千夫所指。1896 年2 月,为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时也为“联俄制日”,李鸿章被派出访欧美,进行了一次环球访问。在法国期间,他去南部工业重镇克鲁索市(Creusot)的施耐德(Schneider)军工厂购买大炮。为讨教强国之策, 李鸿章专门赶到汉堡附近拜访了已经下台的俾斯麦。对于这趟经历, 他得出的根本结论是:“至于根本计, 尤在于变法自强。” ——《李鸿章历聘英美记》
材料二: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
材料三: 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在回答有关教育问题时他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材料四:“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适逢美国国会已通过了排华法案《格利法》。李在抨击这个法案时,“眼睛射出灼人的光芒”。他说,“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吗?这不是自由!”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承认,竞争促使全世界的市场迸发活力,而竞争既适用于商品也适用于劳动力。(材料二、三、四摘自李鸿章答《纽约时报》)
材料五: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夫以李鸿章与今日之中国,其关底既如此其深厚,则欲论李鸿章之人物,势不可不以如炬之目,观察夫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迁之大势,民族消长之暗潮,与夫现时中外交涉之隐情,而求得李鸿章一身在中国之位置。 ——梁启超《李鸿章传》
问题:
(1)结合《马关条约》影响,分析李鸿章为千夫所指的原因。(4分)
(2)分析材料一中“清廷“联俄制日”的可能性。(4分)
(3)材料五认为应如何评价李鸿章?(2分)
(4)综合五则材料及所学,评李鸿章的出访。(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5分)
中世纪城市(8分)
材料:今天欧洲的资本主义,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成人了;但是,任何成人的最初形态都是一颗精子和一颗卵子结合,并在母体的子宫上着床。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端,就是资本主义这个“成人”的最初形态——一颗精子和母体里的卵子结合并着床的过程。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化等方面分析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
理性的光芒(9分)
材料一: 霍布斯认为,人们在组成国家后已把全部自然权利转让给了主权者,既然君主是主权的体现者,国民的总意志,那么他的利益便理所当然地体现了臣民的利益,他本人就是全体臣民的化身。如此,则臣民对君主的任何反抗都意味着对自己的反抗。
材料二: 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而还以此为安全!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煞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绪纲《读(社会契约论)》
问题:
(1)材料一、二中霍布斯与洛克论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1分)他们的观点有哪些不同?(4分)
(2)为防止出现“侵犯人权的政府”,孟德斯鸠在材料二洛克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学说?(1分)结合中外相关两个史实,指出这一学说的历史作用。(3分)
学界眼中的戊戌变法(10分)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长时问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问题: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3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3分)
制度的演进(15分)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材料三: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有人这样评论此事:“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材料四: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观察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深刻含义?(2分)
(4)结合所学和材料四,概括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2分)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3分)
记录文明进步的文博资料(8分)
主题1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材料: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4分)
信息内容 |
信息分析 |
土地交换在相关部门监督下完成 |
|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 |
|
裘卫家族后人随葬物“五鼎八簋” |
|
青铜器内的铭文 |
可以用来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
|
主题2 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条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问题:(2)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2分)说明其思想和法律上的来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