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该图所示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a.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 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 乡镇企业在农村的建立
导致图中所示的经济出现第二次发展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常见的现象。回答第16〜18題。
1.对外交往是一种文明交流的行为。下列文明成果受到对外交往影响的有
2. 以下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的数据对比,从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3.造成下表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
蒋介石在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国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上述材料表明蒋介石
①已认识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②已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行性
③已认识到全国团结的重要性 ④已认识到转移到大西南的必要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观察该图所示漫画,漫画的寓意不包括
A. 日本必然走向失败
B. 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C. 敌我力量悬殊较大
D.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之一。回答10〜13題。
1.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訢曾说:“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洋)人;讲究以彻其原,法既明而用将在我。”材料中奕訢的主张是
A.兴办洋务需培养实用科技人才 B.筹划海防以强大清朝国防
C.引进外国技术但不用外国专家 D.学习西方的民主法制建设
2.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材料反映出李鸿章
A.已转化为维新派代表人物 B.主张废除三省六部
C.已经与慈禧太后分道扬镳 D.主张进行社会改革
3.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4.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伦理觉悟”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