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2)、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 分)

 

(3)和材料一对比,两则材料的主要差别是什么?(2分)

 

材料三: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古罗马《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古罗马《学说汇纂》为蓝本的,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的加以仿效。

(4)依据材料三,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典的关系。(1分)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法制建设的态度。(2分)

 

材料四: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两部法典有何相同之处。(3分)并说明它们实施的结果及其原因。(4分)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初步形成新中国法律体系的雏形。当时党内高层,认为法律的主要功能是对敌专政、惩罚犯罪分子。比如,1957年7月,中央规定地方司法机关向地方党委负责。辩护制度、律师制度被批判为“替坏人说话,敌我不分,为阶级敌人开脱、掩护”。

材料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                   ——摘编自赵惜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6)根据材料五,六,概括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1分)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1分) (2)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保护私有财产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3) 材料一表现了法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1分) 材料二则表现为法律是维护人的基本权利的工具。(1分) (4)关系: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立法与司法提供了法律蓝本。(1分) 态度:各国政府十分重视法律的制定(1分);在英国出现了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国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5)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启蒙思想(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都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共和制度;都实行三权分立;(任意三点得3分) 结果及原因:《临时约法》遭到破坏(1分);不适合中国国情,袁世凯掌握实权。(1分) 1787年宪法成功实施(1分);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并掌握国家实权。(1分) (6)建国初期重在维护社会秩序,阶级斗争色彩浓厚。(1分) 原因:A、新中国政权刚刚建立,社会矛盾较为复杂。B、阶级斗争观点的影响。C、两极格局的影响。(任意两点得2分) 改革开放后重在促进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或公民权益的保护);保护人们的持续发展。(任意一点得1分)  原因: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1分) B、国际形势主要表现为和平与发展。(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铭文理解正确的是: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铭文说明西周强调秩序和等级观念

C、铭文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                   D、“中国”一词西周与现代的意思一样

 

查看答案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D、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查看答案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这是清朝民间《武夷山采茶歌诗》,据此可说明

① 清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②清朝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 清代福建茶业主要从江西外销海外  

④ 制茶叶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化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查看答案

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C、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D、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