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外交史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外交史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关系到国际经济协调、世界和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交政策和行为。经济发展了才使国家的政治安全得以维护,而一国的经济外交,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周永生《经济外交》

   (1)依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外交的基本特征。(1分)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实上性很强,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提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6分)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郡厚媛《国际商报》

   (3)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

 

(1)经济外交活动为本国利益服务。(1分。答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外交手段同样给分) (2)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2分) 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3)举措: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变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口文化是人类在繁衍、生存、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对自身生产、抚育后代、婚嫁丧娶、道德教育以及人的族类、群落、生存状况、生态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上》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赵岐《十三经注》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1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人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观念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英中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5分)

    材料五: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五,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2分)

   (4)上述材料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2分)

 

查看答案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查看答案

1882年,上海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至”。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查看答案

列宁说“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这里的“他”是               (    )

    A.维克多·雨果                         B.巴尔扎克

    C.列夫·托尔斯泰                       D.高尔基

 

查看答案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