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6月30日,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孔祥熙率团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因此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30个创始成员国之一。
(1)“二战”后初期,中国以大国的身份成为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的创始成员国,这主要得益于什么事件?请分析原因(6分)
材料二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批评美元:“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2)美元创造的“超级特权”是指什么?(2分)“超级特权”产生了什么影向?(2分)
材料三 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 War)”,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的先机。
一一摘自凤凰网(2010年11月12日)
材料四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2011年)11月13日报道,首尔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已经于12日结束,不过有关“货币战争”的话题仍然是各国关注的焦点。许多外媒对于本次峰会上有关货币问题的决议表示不满,认为会议并未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意见。“货币战争”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是“硝烟”未曾消散。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货币战争”,中国政府应当如何应对?(2分)
(20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2分)“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4分)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6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 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分)
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足指( )
A.“东方红—l”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入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
B.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
C.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
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该观点应该出自(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