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该图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设计的服装。此后几十年,它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当时中山装大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A.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
B.孙中山个人崇高的政治威望
C.它表达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崇尚
D.它让人“见其服而知贵贱”
《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18世纪后期,……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根本目的是争夺霸权
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百余年复兴的序幕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三千年之大变局是不同文明碰撞的结果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国学大师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一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一制度指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