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对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图8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表3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直隶 |
山西 |
陕西 |
河南 |
广西 |
贵州 |
云南 |
175 |
154 |
108 |
77 |
3 |
4 |
6 |
3 |
1 |
2 |
① 沿海省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②地理上的方便
③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的观念相对先进
④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精神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该图《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关于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在回忆其被抄家的情景时写道:“我知道,我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当时打死人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的木棒中,他们的长矛中,就出法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时的法律规定打死人并不算是违法
B.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了严重的混乱局面
C.我国的立法权已经掌握在造反派手中
D.文革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