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专心一志的意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
——始皇二十八年《琅邪刻石》
(1)指出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符合秦始皇的历史事实。(7分)
材料二 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赠郭老》(注:指郭沫若)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件”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8分)
(15分)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观察关于二战的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漫画上有两个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拥抱的同时,在斯大林的背上狠狠的插上了一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8分)
(2)图二漫画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寓意由美、英两国共同去传承和维护世界的自由。试述这一现象的影响。(7分)
(15分) 911年和1912年,中国先后出现了两首国歌。
1911年国歌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国歌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据材料,说明两首国歌所反映的政治倾向的不同,并据此归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焦点。(8分)
(2)结合史实说明“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所取得的政治成果。(7分)
(15分)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直到今天,他的许多变法措施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法令颁布之后的7个年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达1万处,灌溉农田36万多顷(其中两浙路占了全部耕地的近三分之一)和官田近2000顷。福建莆田县的大型水利工程木兰陂,也是在这个时候依靠民力建造起来的。特别是在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省沿河地区大兴淤田,使盐碱地、沙碛荒地成为肥沃土地。据不完全统计,从熙宁二年到元丰元年(1069~1078年)的10年间,兴造淤田达10万顷。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出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些变法措施?分析其共性。(9分)
(2)根据材料二,解释该项变法措施的基本含义。(6分)
(12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出了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提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材料一 西方人在刚开始时很是怀疑苏联创造新社会的计划,很多人都认为它一定会失败。而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兴趣。但是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却又对苏联的印象都不好,如果还不能称为幻灭的话。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在另一方面,大部分西方人也都同意,没有五年计划造成的工业增长,苏联就不可能在二战中对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西方人是如何评价苏联五年计划的。(4分)
材料二
(2)图片反映了两个“五年计划”中的什么现象?各自的影响是什么?(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