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
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租佃式经营 B.雇工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自耕农式经营
八卦(见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6分)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材料三 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从扬州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笑着起立和他握手。老先生却放下手杖,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连忙将他拉住,请他坐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趋势。(10分)
(3)指出材料三中“见到民主了”反映了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社会巨变的重大历史意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