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扬州有过辉煌的历史,也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2分)扬州有过辉煌的历史,也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王濞者,(汉)高帝(刘邦)兄刘仲(名喜)之子也。”受封为吴王,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王三郡五十三城”“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二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

漕运

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

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

金融

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文娱

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

手工业

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

 

材料三  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卞狄仁《扬州简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出吴王刘濞时期扬州地区“盛极一时”的表现。(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4分)

 

 

(12分) (1)表现:地区性政治中心(吴国都城)(1分);自然条件优越(1分) 铸钱、煮盐兴盛(1分);交通便利(修运河)(1分)。 (2)因素:交通便利(1分);国内最大金融中心(1分); 扬州城娱乐和文化的发展(1分);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1分)。 (3)原因: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上海成为海、陆运输中心。(2分); 开埠通商和近代工业发展,上海成为中外商贸中心和工业重镇。(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查看答案

(12分)随着明清商业的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对士商的评价也悄然发生变化,抑商观念开始松动,甚至在十五、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弃儒从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明)王阳明《节庵方公墓表》

材料二  开国百有五十年,承平日久,人材日多,生徒日盛。学校廪增,正额之外,所谓附学者不啻数倍。此者选自有司,非通经能文者不与。虽有一二幸进,然亦鲜矣。略以吾苏一郡八州县言之,大约千有五百人。合三年所贡,不及二十;乡试所举不及三十。      

                                                  ——文徵明《三学上陆冢宰书》

材料三  君讳筼……幼治书,年十九丧父居忧,读丧祭礼,乡党以孝称。遭乱,乃弃学子业不治,就市廛卖米。            

                                              ——(清)朱彝尊《布衣周君墓表》

材料四  贸易之际,人以欺为计,予以不欺为计。故吾日益而彼日损。

                                                      ——(明)康海《对山集》

材料五  “正德年间,岁大歉饥,蓄储谷粟可乘时射倍利”……(徽商汪平生)“不困人于厄,悉贷诸贫,不责其息,远近德之。”                          

                                                     ——《祁门倪氏族谱》下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士商地位有何新的看法?(2分)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之际出现“弃儒从贾”现象的缘由。(2分)

 

(3)依据材料四、五,指出明清时期部分商人的经商理念是什么?

指出产生这种经营理念的思想根源。(4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清时期士人对商品经济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所起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查看答案

如图分界线的产生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意味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B.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C.推动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升级     

D.标志着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