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控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一一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l 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荚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一一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4分)

 

(3)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2分)

 

(4)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是采用委员制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既然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则建立民国就必然成为另一时代主题。问题是建立哪一种模式的民国呢?以孙文为理论骨干的革命党人,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当时的“美国模式”。所以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便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不幸的是,这个生吞活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黄炎培:“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谈话(1945年7月)

请回答:

(1)钱穆对唐代政治的评论,其历史依据是什么?近代有学者认为,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来看,中国古代也存在民主成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3分)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这句话?(1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模式的民国”的表现和结果。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4分)

 

(4)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的特点(实质)。(4分)

 

 

查看答案

(12分)扬州有过辉煌的历史,也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王濞者,(汉)高帝(刘邦)兄刘仲(名喜)之子也。”受封为吴王,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王三郡五十三城”“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二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

漕运

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

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

金融

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文娱

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

手工业

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

 

材料三  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卞狄仁《扬州简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出吴王刘濞时期扬州地区“盛极一时”的表现。(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查看答案

(12分)随着明清商业的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对士商的评价也悄然发生变化,抑商观念开始松动,甚至在十五、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弃儒从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明)王阳明《节庵方公墓表》

材料二  开国百有五十年,承平日久,人材日多,生徒日盛。学校廪增,正额之外,所谓附学者不啻数倍。此者选自有司,非通经能文者不与。虽有一二幸进,然亦鲜矣。略以吾苏一郡八州县言之,大约千有五百人。合三年所贡,不及二十;乡试所举不及三十。      

                                                  ——文徵明《三学上陆冢宰书》

材料三  君讳筼……幼治书,年十九丧父居忧,读丧祭礼,乡党以孝称。遭乱,乃弃学子业不治,就市廛卖米。            

                                              ——(清)朱彝尊《布衣周君墓表》

材料四  贸易之际,人以欺为计,予以不欺为计。故吾日益而彼日损。

                                                      ——(明)康海《对山集》

材料五  “正德年间,岁大歉饥,蓄储谷粟可乘时射倍利”……(徽商汪平生)“不困人于厄,悉贷诸贫,不责其息,远近德之。”                          

                                                     ——《祁门倪氏族谱》下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士商地位有何新的看法?(2分)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之际出现“弃儒从贾”现象的缘由。(2分)

 

(3)依据材料四、五,指出明清时期部分商人的经商理念是什么?

指出产生这种经营理念的思想根源。(4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清时期士人对商品经济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所起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