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

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基础上,没有什么能比那在古代鲜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据此说法,下列不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①四大发明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③任何科技发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       

④四大发明自古以来享誉世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二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

共同主张。(4分)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3)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

继续弘扬”这句话?(4分)

 

 

查看答案

(12分)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4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4分)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材料五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六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七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指出其所代表的学派并简要概括材料观点。(4分)

(2)材料五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分)

(3)据材料六、七和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贯通事理途径有何差异。(4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2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据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3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1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2分)

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1分)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英国公使马嘎尔尼在1794年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

(3)结合所学指出18世纪康乾盛世的“太平辉煌”的表现?(2分)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政治依据是什么?(2分)马嘎尔尼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符合历史实际吗?(1分)请用晚清的历史境遇说明他的观点。(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