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说:“宋代绘画风格与欧洲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的艺术相比,对我们来说完全是近代的,整个宋代对艺术的态度基本上是近代的。艺术不再是宗教的婢女。”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宋代文人画多是世俗艺术作品 |
B.宋代绘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抒情写意 |
C.文艺复兴时的艺术依旧带有宗教色彩 |
D.宋代绘画体现了中国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
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基础上,没有什么能比那在古代鲜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据此说法,下列不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①四大发明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③任何科技发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
④四大发明自古以来享誉世界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
C.物流通畅的草市 |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二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
共同主张。(4分)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3)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
继续弘扬”这句话?(4分)
(12分)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
乙 中国旧思想 |
丙 欧洲新思想 |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
九、全国人皆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4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4分)
(3)你认为梁启超做出上述比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材料五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六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七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指出其所代表的学派并简要概括材料观点。(4分)
(2)材料五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分)
(3)据材料六、七和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贯通事理途径有何差异。(4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