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A.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
C.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
D.美苏争霸的背景是关键因素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
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建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1924年,苏联的《消息报》刊登了这样一幅漫画:外交人民委员的办公室外,西方外交官们为第一个入内而挤成一团,手里都举着一份承认苏联的文件。在不远的街角处,身着星条旗衬衫的山姆大叔探头探脑地向这边望着。该漫画揭示了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B.苏联政权巩固 |
C.苏联建成了工业国 |
D.苏联渡过经济危机 |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
D.手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
“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在1759年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不得人心,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他这样说主要是为了防止
A.城乡差别的扩大 |
B.工人运动的兴起 |
C.经济危机的发生 |
D.垄断现象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