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

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

    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初的封建,居然就名存实亡,怕也是汉初的人所不能预料的。”下列哪些措施的实施使汉初“封建”很快“名存实亡”?                                                            (    )

    ①诸侯不得自治民补吏                    ②令诸侯各以国邑,分封子弟

    ③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④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1年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20世纪70年

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因为

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

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材料反映了(    )

    ①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较高

②商代文字书体灵活给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③“后母戊”三字体现了甲骨文象形的特点

    ④商代社会重孝观念较为普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2分)人格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然后胸中判然不疑所行,而意诚心正矣。”              

——《朱子文集》七十二

材料二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书》卷二《答聂文蔚》

材料三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二十四孝图之戏彩娱亲》

材料四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称颂功德,奴隶之文章也。拜爵赐第,奴隶之光荣也。丰碑高墓,奴隶之纪念物也。

——陈独秀《警告青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关于修养成圣的主要途径。(2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王阳明所谓“良知”的实质是什么?(2分)该“良知”在形成上与朱熹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

(3)阅读材料三,对于材料中所说的“孝”应当如何正确认识?(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认为青年应当怎样才能破除旧道德,真正实现人的解放?(2分)他为什么要大力抨击旧道德?(2分)

 

 

 

查看答案

(12分)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孙中山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3分)

(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粱录》载:“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二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3)材料四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全球通史》中“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4分)

(4)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