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查看答案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说明,该时期

  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        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三角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A. “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专制集权制度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

  D. 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查看答案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必然之路。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2分)又有哪些保留?(1分)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