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漫画,图中情形出现的政策原因是( )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五年计划的实施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是指 ( )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黑格尔在评价普罗泰戈拉的“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时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于 ( )
①强调了人的价值
②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③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④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B.政府日渐放松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C.中国政府对外开放,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