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查看答案

中国首次出现的近代化方案中就主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一、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二、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这一方案应该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查看答案

“冀中名将”吕正操曾在1991年前往美国探望老上级张学良,张学良笑道:“我下野后,你当年在战斗中却获得一个‘地老鼠’的外号。”“当年”是(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

A.国难当头使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