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

(14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制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的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创新?(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林伯渠和金冲及认为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材料四中的作者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对此,你如何理解?(5分)

 

(1)体现:倡导民主共和(或三民主义);推翻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 理论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分) (2)特点: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紧密结合。 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4分) (3)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分) 理【解析】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物质和阶级基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正是由于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才激励着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新的救国出路。(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四: 观察下面三幅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4分)

(3)说说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5分)

 

查看答案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时(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查看答案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查看答案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查看答案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④美日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