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  德国军队分阶段占领主要是日耳曼的领土将在10月1日开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

——《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

材料四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成为犹太人永远的“噩梦”。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0年,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许多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时所拍的照片和留言,告诉年轻的一代:历史不能忘记。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

(2)材料三应出自哪一个国际条约?(2分)有学者认为,这个国际条约的签订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产物,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民族利己主义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危害?(4分)

(3)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相比,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何特殊性? (2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分)

 

(1)变化:为祖国而战的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被否定。(2分,如用质疑、厌倦等词亦可。) 原因:战争持续时间比预期长;战争异常惨烈,伤亡巨大;士兵们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对战争的恐惧和反思。(任意写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分) (2)条约:《慕尼黑协定》。(2分) 危害:削弱了英法自身的力量;破坏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信任,导致构筑欧洲集体安全防御体系希望落空;德意法西斯进一步加剧侵略扩张;加快了二战全面爆发的步伐。 (任答两点即给4分,但无“加速二战爆发”内容扣1分) (3)特殊性:具有警示意义。(2分) 原因: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立的众多集中营的典型,也是人类历史上实行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写到,“我们要把这个猜想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V传播着,这速度与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这个猜想是

A. 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光速论

 

查看答案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后发表的一篇文章《我同毛的会谈》中这样说:“毛泽东的基本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论点的是:

A.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动“文化大革命”

 

查看答案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孙中山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 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 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 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 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查看答案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 社会变迁的角度                         B. 现代化的角度           

C.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社会群体的角度

 

查看答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

A.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仍具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