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欧洲安全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欧洲安全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方面作用是其他组织或国家无法替代的。……1993年1月,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包括欧共体在内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征收反倾销税,欧共体方面指责这一措施是美国“大规模地骚扰”国际钢铁市场的“最新措施”。……1994年,当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而加速北约东扩时,法国总统希拉克明确表示反对,德国总理科尔也要求美国慎重行事。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信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通过统计可以知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

——2002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

材料三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得到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美国的责任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公民和我们的利益,而且还要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与美国矛盾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4分)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欧洲为什么要“既合作又竞争”?(3分)

(3) 材料三中美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能实现吗?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3分)

 

(1)表现:出现贸易争端;围绕北约东扩产生分歧。原因:美欧要维护各自国家利益;欧洲日益走向联合,欧盟成立后,实力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竞争加剧。(4分) (2)原因:日、欧在国际事务中有许多共同利益,利于合作;日欧经济实力都不断增强,双方都互为竞争对手。目的:谋求日本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3分) (3)目标: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不能。欧盟、日本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制约美国的企图。(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从此,近代私营工商业成为我国一支新兴的重要的经济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李福明开办的机器磨坊被强令关闭,李福明本人被捕交清朝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有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同时,有人指责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因此,清政府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但并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苛捐杂税、官吏勒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 016台增至5 825台,增长了188.9%。

——《中国经济近代史料汇编》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及其影响。(4分)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有何变化?依据材料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政策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 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3分)

(3) 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3分)

(4) 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2分)

 

查看答案

(8分)战略机遇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崛起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近代前夜的中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言:“从未有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对即将面临的世界风暴如此缺乏了解。”

材料二100年前的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虽然这场并不彻底的革命迟到了数百年,但如果发展顺利,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但事与愿违,中国再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可谓“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1) 材料一中“世界风暴”在思想领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指出此核心内容产生的社会根源。你认为当时中国人为什么会“自信”?(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4分)

 

查看答案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变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