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人”,而不像西方那样关注“神”?(4分)

 

 

 

 

 

 

材料二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2)根据材料四,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到儒教的两次改造(4分)。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4分)

 

(1)旧秩序崩溃,社会问题突出;(2分)生产力的进步,人民力量的显现,促使思想家们关注大众、民生。(2分) (2)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巩固等级制度(2分)。宋朝时,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束缚民众,并将孔子神化为被崇拜的对象(2分)。 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国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在国内战争中失败后逃亡齐国,其子孙成为齐国农民,“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清代全史》: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苏州风俗考》:“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结合材料一,说明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4分)

 

 

 

 

 

 

 

 

(2)从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湖广熟,天下足”,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试从经济的角度,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农业生产商品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请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有利于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因素。(6分)

 

 

 

 

查看答案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查看答案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        B.北方长期战乱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吏治腐败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

A.白瓷的烧制          B.青瓷的烧制      

    C.青花瓷的烧制        D.彩瓷的烧制

 

查看答案

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