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这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
A. 建立资本主义的意愿 B. 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C. 对民族主义的诉求 D. 追求自由主义的愿望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 (含天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其余省份 |
58% |
19.82% |
5.37% |
4.22% |
3.96% |
2.56% |
2.43% |
2.43% |
1.02% |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 民族工业在地区上分布严重不平衡
B. 民族资本较外国资本仍处于劣势
C. 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D.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1913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造成时势”表述正确的是
A. 分崩离析满清统治 B. 风起云涌民主革命
C. 滚滚洪流宪政共和 D. 蓬勃发展工农运动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采纳了《新青年》的观点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强调社会责任感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的共同目标是
A. 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B. 结束清政府腐朽统治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哪项最符合这种解释
A. 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