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 学生掀起的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B. 该运动的主题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 京津两地工人举行了罢工游行
D. 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欧美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史学界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B. 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C. 新文化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D. 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觉醒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 制定党的最高纲领 B. 制定党的最低纲领
C.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875年,徽州富溪人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并与英国茶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间谢裕大茶庄成为徽州茶商之首,到了1915年以后茶庄开始下坡路。该茶庄出现衰败的原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英茶叶贸易
②买房置地导致资本匮乏
③旧中国交通闭塞
④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A.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B. 中国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C. 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D. 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以下是西方的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论,其中与我们的观点相违背的是
①“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爆发而开端,革命本身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
②“旧制度崩溃了,但共和派革命党人之混杂集团却并未对此作出真正的贡献,仅仅充当了无足轻重的支持力量。”
③“辛亥革命并不像大家声称的那样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而仅仅是中国政权解体的一个简单插曲。”
④“就像1911年所表明的那样,清朝最终是由于内部的积弱而崩溃,而并非被革命力量所推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