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东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格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

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东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格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①市民文化的逐渐兴起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④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查看答案

某机构虽总辖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权力机关。大臣除奉命办事外不能做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下列哪一组言论是对该机构及其大臣的描述

①“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

②“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③“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一项是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赐给亲族、功臣,并封侯 

B.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C.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带兵随从周王作战   

D. 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周王纳税

 

查看答案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25分)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2分)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4分)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8分)

 

查看答案

(24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4分)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二战后史实说明世界史观发展变化的合理性。(8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