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表1,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表1 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代 |
工厂 |
占全国比重 |
资本 |
占全国比重
|
工人 |
占全国比重
|
1937年 |
1 9家 |
O.48% |
305.2万元 |
O.82% |
5787人 |
1.26% |
1942年 |
546家 |
20.56% |
16931万元 |
8.8% |
33074人 |
1 3.7% |
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
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抗战促进西北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辛亥革命1O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
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对图1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O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实行工官制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