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主权的两个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
A.民主这一词汇源于古希腊 B.希腊是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西方文字和古希腊的词汇一脉相承 D.民主的含义即人民掌握主权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问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匈奴是游牧部落,他们居无定所,往来如风。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聚集成一支凶狠的军队,转瞬间,又变成散落天边的牧民,匈奴人是游击战的高手,如果秦军仓促出击。匈奴骑兵会避开锋芒,绕到别处大肆抢掠,甚至凶猛攻击秦军的后方。秦军劳师远征,寻求决战而不得,旷日持久,将无法忍受。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选择了长城战略。秦军修建的长城,并不只是一堵墙而已,长城不仅用于防御,蒙恬改造过的长城是一个可以进攻的体系。
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太宗曰:“夷狄亦人尔,其情与中华不殊”“不必猜忌异类…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论安边》
材料四: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战略意图。(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
(3)材料三反映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