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中所说的革命发生在 ( )
A.广东革命根据地 B.苏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 )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这表明格雷斯顿 (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的是( )
A.西晋五胡乱华 B.中唐安史之乱
C.北宋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招致明太祖对孟子不满的话最有可能是(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也
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