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 制度 文化 B.器物 文化 制度
C.文化 制度 器物 D.制度 文化 器物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上述这段话的作者、文中所提到的“破屋子”和“裱糊匠”分别是
A.李鸿章 清政府 抵抗派
B.李鸿章 清政府 洋务派
C.曾国藩 清政府 维新派
D.曾国藩 清政府 洋务派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思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符合材料描述的思想特点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
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