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一工具,时人评价“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在当时它是
A.用水力作动力的冶炼工具 B.用水力作动力的交通工具
C.用人力作动力的运输工具 D.用畜力作动力的耕作工具
古代文献中的“三代”指的是
A.夏、商、周 B.商、周、春秋
C.商、周、秦 D.西周、春秋、战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
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
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
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
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
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
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
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
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
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
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
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
场以个性自由为口号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
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
中国恰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
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
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电视的发明是20世纪世界科技领域一场划时代的革命,电视发明后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大众传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尔德在沿袭电影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了上百次试验,1925年10月2日清
晨,他多年的梦想——发明“电视”实现了。贝尔德说服富有的公司老板塞尔弗里奇
为他提供赞助,更加专心地研究起“电视”来。很快,贝尔德就向英国政府申请了专
利,赞助商也很快意识到了这项发明市场前景广阔,于是纷纷投资,成立了几家公司。
——李稚田《第三类接触——电视艺术欣赏》
(1)据材料一,归纳推动电视研发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2011年3月11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当天,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通过
卫星电视了解到这一灾难的实况,电视画面中显现的震后残状惨不忍睹。
(2)材料二体现了电视的什么功能和其作为大众传媒的哪些特点?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黑白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少数收入水平较高的中国
居民家庭。
材料四 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数量统计表(台/百户)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1998 |
2000 |
彩电 |
17.12 |
59.40 |
89.79 |
105.43 |
116.56 |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19世纪到20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涌现出风格各异的文学艺术流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文豪雨果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
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就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1)材料一中的两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2)印象派绘画、现代派绘画各自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并各举一个代表作品。
材料三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3)材料三的对白出自哪一部戏剧作品?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