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某人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
A.重视商业的作用 |
B.提倡重农抑商 |
C.重视农业的作用 |
D.提倡农商并重 |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B.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 |
C.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
明朝时,松江“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值”。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合郡男妇”是卖袜店的雇佣工人
②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成了包买主
③江南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
C.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工场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民营手工业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纸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方等《戴季陶传》
(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4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影响的状况如何?(4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