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的地区是 ( )
A.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与珠江流域
C.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全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中国传说的“圣王”中,神农氏有显赫地位的主要原因( )
A.创制耒耜,“能殖嘉谷” B.使用大镰收获
C.使用铁铧犁 D.推广牛耕技术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工场主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1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一个玉器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明朝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三种?(3分)
(3)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4分)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4分)
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它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 |
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 |
C.介绍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 |
D.陈述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