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由此可见封禅活动的实质是( )
A.祈求国泰民安 B.彰显丰功伟绩
C.表达敬天地之意 D.强调君权神授
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 )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B.以家族的分配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
C.以血缘亲属确立土地、财产、权力的继承,保障国家的内部稳定
D.以宗法制保障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从而稳定各级贵族的统治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村落往往生活着一姓家族或几姓家族,他们建立自己的家庙以祭祀祖先。这种传统来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嫡长子继承制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
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8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4分)
(4)从商鞅和梭伦的人生结局来看,历史上的改革家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