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历史现实,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些外国商品最有可能来自
A.日本 B.英国 C.苏联 D.美国
有人说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
A.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B.欧洲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C.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851年5月,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官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于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B.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C.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D.“光荣革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