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
—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
—1911年应是( )
A.4.6个 B.3个 C.2.6个 D.0.55个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
一时期的是( )
①福建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
南等地出现了 “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
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
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 )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
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
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比较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耕织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