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
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这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
B.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在漫长的边境线
上,驻军对周围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
地,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张二郎就是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
夫,他遇到的情况最可能是
A.闲暇时,与妻张王氏一起用花楼机纺棉,预制过冬棉衣
B.趁冬日水浅维修本村小清河畔的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
C.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邸店兑换飞钱筹买耕牛
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竟无意中购得一件粉彩花瓶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
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
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
路。”材料论述的是的
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
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
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
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
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
C.政府严格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浙江崇德的石门镇原来“镇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
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其
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
赢”。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A.江浙一带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B.油坊主招募邻近游民进行生产
C.油坊的经营方式属于家庭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有学者说:“中国的丝绸工业具有长期发展的历史,技术比较进步,成本比较低
廉,产量比较丰富,所以中国产品能够远渡太平洋,在西属美洲市场上大量廉价出售,连原
来独霸该地市场的西班牙丝织品也大受威胁。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
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历
史。”这页“光荣历史”最有可能属于
A.黄河中下游平原 B.太湖流域 C.海南岛 D.东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