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政自天子出”变为“政...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

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

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

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

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

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于隋唐,皆属门第

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族入主,

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

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摘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三: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

在南北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

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阱,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雇佣租赁)。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

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

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

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

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1)阅读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谈谈你对“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认识。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代社会流动的特点,以及引起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

(10分)

 

 

(1)原  因:①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铁犁牛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③争霸战争和改革的推动。(6分) (2)认  识:政治:科举取士进一步扩大,平民兴起,底层不断上升。(或北宋重文轻 武。) 经济:商业空前繁荣,城市经济有所突破,四川地区最早出现纸币“交子” (4分) (3)特  点:①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 ②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转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4分)         原  因:①商品经济发展;②政府控制放松;朝廷赋役沉重; ③土地兼并加剧;(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 第(1)问,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原因,这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的角度来 回答。 第(2)问,主要考查对“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认识。题干要求从政治和经济的 角度来回答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第(3)问,概括明代社会流动的特点,结合明代商业发展的史实,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 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引起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的角度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

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

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二: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

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

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三: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

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

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

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

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墨子》中的记述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其有何特点?到明末,生产方式发

生了怎样的新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点。(6分)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

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

确的是

A. 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 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 “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 “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

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

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

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

受其影响)的是

A.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

B.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C.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D.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查看答案

约翰·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

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

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

A.议会                 B.法院               C.内阁               D.总统

 

查看答案

《世界文明史•》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

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对外来移民的称呼)。”

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因为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C.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D.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