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
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
对……”。这表明当时他意识到要( )
A.实行西欧统一自主的政策
B.彻底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启动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D.确立法国在西欧的主导地位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
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大陆与台湾基本实现直接
“三通”。它表明( )
A.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B.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形成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祖国统一的障碍彻底扫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 4 分)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 分)
⑵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2 分)
⑶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2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已。
——摘自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摘自明朝《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策?(2分)这种政策产生于何时?(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四之间的关系。(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三:《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2分)你能说出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吗?(3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