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出宋代婚聘变化的原因有
①科举制度盛行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理学的兴起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如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材料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
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
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
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
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
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
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5分)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
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
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
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
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
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①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4分)
②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2分)
③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4分)
④材料三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
说明你的结论。(5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
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
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
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
法权力。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
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
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四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
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
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
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
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五
政体 |
形式 |
君主立宪制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共和制 |
议会共和制 |
总统制共和制 |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 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
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4分)
(3)在学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
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3分)
(5)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2分)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
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
①《辛丑条约》的签订
②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③武昌起义
④推翻清朝统治
⑤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