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D.富人乐于输纳
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造成了盲目竞争的经济秩序 B.起到了促进工业复兴的作用
C.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场需求 D.资本支持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英国 B.19世纪末的德国
C.1920年代的苏联 D.1930年代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