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中文是由改变与革新或革命组成;英文是reform,意思都是对原有组织形式或...

改革,中文是由改变与革新或革命组成;英文是reform,意思都是对原有组织形式或社会结构进行重组,以达到改善社会状况的目的。社会改革是一个全面涉及人文与科学的综合系统工程,任何一项社会改革都会牵涉到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古希腊抒情诗选》

材料三 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订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8分)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概括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

(3)商鞅和梭伦都崇尚法治,为何社会效果不同?试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1)实行什伍连坐法,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农抑商。(8分)(2)坚持中间立场,遵循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照顾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2分)(3)商鞅实行严刑峻法,奖励军功。侵犯了贵族的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梭伦通过法律的途径,化解社会矛盾,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6分)(4)改革要循序渐进,顾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避免激化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言之成理皆可赋分)(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原因主要从商鞅和梭伦采取的法治措施来回答。 第(4)问,认识主要从改革和社会稳定的相互关系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富强”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富强,百姓乐用,诸

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

事,……当王安石对神宗造顼说“不加税而国用”,他无意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4分)

(2)据材料二,王安石“信用贷款的办法”有哪些?(6分)

(3)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制,其职责是

①检查户口   ②监察百官     ③征收租赋      ④征发徭役和杂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  

A.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C.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D.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查看答案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 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