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2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22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

――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二 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搬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太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

材料三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宗旨。……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2004年1月27日)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

朝鲜;(1分)   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1分)

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

原因;(2分)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4分)

 

(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四,回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6分)

 

(4)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的贡献。(2分)

 

(1)机会: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1分) 原因: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1分) 影响: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扩展。(6分) (2)直接原因: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2分)积极进展: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2分)重要意义: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分) (3)当今世界,饱经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都迫切要求世界和平;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当今世界,发展也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各国都纷纷把发展的重点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发达国家需要发展,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发展。重视发展,求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6分) (4)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者和积极的实践者。中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的态度。(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世界格局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4)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自由,或威胁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是美国安全检查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某个核大国”是指哪个国家?“非常巨大的变化”是指什么?(4分)

 

(3)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4分)

 

(4)材料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表明美国的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4分)

 

(5)指出三则材料在本质上的相同点。(2分)

 

查看答案

“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其代表性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            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C.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            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B.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深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查看答案

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会议

A. 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德黑兰会议        D.开罗会议

查看答案

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

A. 四国条约    B.九国条约   C. 五国海军条约    D. 凡尔赛和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