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

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

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③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④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③是错误的;梭伦对雅典民主政治没有绝望。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查看答案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查看答案

国家的主权从何而来,这是古今思想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君主的权利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杀或生;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材料三   美国《独立宣言》声称:“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政府才得以建立于人类之中,而且必须经被统治者同意,才能获得其正当权力。”

材料四   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他提出这中思想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3分)

3.根据材料三,《独立宣言》认为主权归属于谁?这段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哪些重要观点?(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指出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近代中国的哪部宪法?从袁世凯的这种言论你能获取什么信息?(4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下图: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图一  1853年“黑船事件”          图二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 日本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

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是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4分)

4.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2分),并谈谈你对这种方式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材料二  陕西宁州通判邓绾曾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对王安石以及他主持的变法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被提拔进朝廷做官,在京的同乡骂他无耻,他却毫不在乎地说:“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吕惠卿才华横溢,有非凡的政治能力,王安石十分器重他,对他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朝中之事无论巨细都和他商量,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期间力荐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而吕惠卿却落井下石,以达到阻止他复相之目的。王安石还朝后,吕惠卿居然把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呈给了皇上,信中曾有“无使上知”(不要让皇上知道)字样,犯了欺君之嫌,于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永远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以上摘编自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1.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王安石人才观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是怎样实践的。(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4分)

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在人才方面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