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

《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由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无可奈何,静观事变          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D 【解析】诏书内容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清王室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伊始,从此便一蹶不振。此诏正是顺应历史之潮流,主动出击,将统治权归还全国,为共和国立宪,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故选项D最为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分荣誉”。造成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认识差距巨大的原因不包含

A.事件性质变化     B.时代背景变化

C.作者立场变化     D.主观动机变化

 

查看答案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6ec8aac122bd4f6e

(表一)                        (表二)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

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试从政治、法制、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4分)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3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4分)

4.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辛亥革命研究热。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