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不同地区,在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体现出复杂的特点并不断演变。这其中受到这个国家...

世界不同地区,在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体现出复杂的特点并不断演变。这其中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英国和德国先后确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1.两国确立了哪一种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请一并明确时间)?(5分)

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产生不同点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1.君主立宪制政体。(1分)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2分) 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 2.异: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2分) 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1分) 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1分) 3.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保留下来,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德国近代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1.要求学生回顾两国代议制确立的时间及标志。 2.考查两国君主立宪的不同特点和形成原因,要求学生能够从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德国“立宪为虚、专制为实”角度比较,并从两国国情角度得出出现不同的原因。 3.考查两国政体对两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得出民主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基,而专制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埋下祸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议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伟大的创举”指什么?(4分)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及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原来如此》)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A.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查看答案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说:“就辛亥革命而言,主要不是解决经济问题,是要解决政治上的专制制度,要求民主,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这是近代革命的核心内容,也是辛亥革命的基本诉求。”下列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

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② 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以儒家三纲等为代表的旧思想发起全面进攻,传统权威被打倒

③按照《临时约法》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

④辛亥革命后社会精英阶层要求通过议会选举方式参政的意识增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由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无可奈何,静观事变          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查看答案

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分荣誉”。造成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认识差距巨大的原因不包含

A.事件性质变化     B.时代背景变化

C.作者立场变化     D.主观动机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