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介绍西方国家的政体特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材料,...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介绍西方国家的政体特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关于英国政体:

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魏源《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

英国有公、保两党。公党退,则保党之魁起为宰相;保党退,则公党之魁起为宰相。

——清朝驻英公使薛福成

关于美国政体: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

美国开国之律,由华盛顿订定,政归三处,立例者,议院;行例者,总统;守例者,察院。议院有立例之权,则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

——清朝驻美公使崔国因

(1)关于英国政体的介绍中,大致反映了哪两种制度?“巴厘满”、“宰相”指什么?(4分)

 

(2)关于美国政体的介绍中,徐继畲赞扬了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什么原则?崔国因介绍了美国政制的什么特点?(4分)

(3)崔国因认为美国“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你是否认同他这一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33.历史图片是时代的缩影,从中能够感觉到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掰 手

左图是一幅漫画,一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另一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两个人坐在核武器上掰手腕。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握 手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1972 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联 手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订《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6ec8aac122bd4f6e

(1)材料一中苏美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材料三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两个时代的世界格局有什么不同?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原则是什么?(6分)

 

(1)影响:使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之下;同时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世界半个世纪没爆发世界大战。(4分) (2)理【解析】 中美结束了全面对抗和冲突,开始走上合作的起点。(4分) 目的: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分) (3)变化:前者是两极格局,后者是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4分)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独立自主、“求同存异”等)。(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格局变化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1954年新中国宪法

 

查看答案

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

A.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                   B.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C.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                   D.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查看答案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 “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查看答案

某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