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 们...

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 们  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在巴黎和会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所以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1067年即位,当时他年方十八岁,他一生的志愿乃是洗刷国耻,扫除北方过境的蛮夷之邦,光复中国的疆域。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材料三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从材料一中概括宋神宗的政治抱负,分析其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4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

3.你支持王安石、还是支持司马光,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体确可成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某政治家对英国政体是这样描述的:立法机构中的代表权是合法政府的基础……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做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由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而且,没有行政机构的同意,立法机构亦不得剥夺目前行政机构依法获得的任何权力。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这样,正如机械中的三个分力,共同代表公众的自由和幸福之路线的方向。

材料三  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主张幸福生活的个人特殊性,反对公共权力对公民美好生活的积极构建;民主主义过于重视公民个体对公共生活的话语权与决策诉求,怀疑政治精英的公民道德状况及其审慎性水平。这为美国宪法制定者所不能接受,他们制定的美国宪法以共和主义为政体框架,试图超越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主张政府权力尤其是司法权保持与民众的适当距离,反对政府与公共权力的正当性对于民意情绪的过度依赖;倡导全体公民美德的培养,强调政治精英领导责任、审慎理性下的共和主义政治观。共和主义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主张社会各阶层共享政权的混合政府思想体系与国家政制设计方案。

                              ——摘编自万邵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其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18世纪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共和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共和主义在18世纪英国的政治体制里是否有体现,说明你的理由。(7分)

4.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美国的民主政体有何显著进步?(4分)

 

查看答案

(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讲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呼?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柳宗元对这一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6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3分)

 

查看答案

司马光说:“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指的是

A.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B.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C.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D.变法中使用失当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