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那一耕作方式有关( )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千耦其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战 争 |
参战 国家 |
战争范围 |
卷入 人口 |
新式武器 |
伤亡人数 |
经济损失 |
第一次 世界大战 |
30多个 |
400万平方公里 |
15亿 |
飞机、坦克、潜艇等 |
3000多万 |
3400多亿美元 |
第二次 世界大战 |
61个 |
2200万平方公里 |
17亿 |
原子弹等 |
9000多万 |
40000亿美元 |
材料二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美国“9·11”事件
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的新变化?(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20世纪前半期与后半期的世界形势的主流有何不同?(2分)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6分)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