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农业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

古代中国农业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耕作方式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古代中国农业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课后,想探寻近代以来成都的交通变迁情况,他们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

材料一

6ec8aac122bd4f6e

图1滑竿        图2轿子           图3人力车      图4马车     图5自行车

材料二

6ec8aac122bd4f6e

图1成都上班高峰         图2成都地铁       图3双流机场

1.该小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2分)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1分)

2.材料一中,除了图5自行车还仍被人们广泛使用外,其他的出行工具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在现实中你还能在哪里看见它们的身影,请举两例说明。(2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成都交通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分)

4.据统计成都私家车的排名已居全国第三,但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拥堵也成为影响人们出行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分)

 

查看答案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  下面是我国近代以来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曲线图: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松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的原因。(2分)他们破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客观积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F1可能是哪些因素?(2分)这些因素的根源是什么?(2分)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如果你是民国时期一位商人,想投资创办企业,以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那么哪段时间对你投资最有利?(1分)为什么?(4分)

5.根据材料四,你认为哪一条曲线最能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该经济最后的归宿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四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五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经济形态?(1分)该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这种经济形态下生产者的处境。(4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业生产的什么变化?(2分)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4.材料五中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农业政策?(3分)春联三中的政策实质是什么?(2分)

5.材料五春联二中的政策真的“暖人心”吗?(1分)结合农村中的重大改革,你认为农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人物①周学熙②荣宗敬③荣德生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的,依据这一标准,从下列选项中再选一个

A.宋子文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謇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仅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